在沈阳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里,有两处文化遗产犹如双子星座,交相辉映——金碧辉煌的沈阳清故宫与古朴沧桑的盛京碑林。前者以恢弘的建筑群展现着皇权的威严,后者则以沉默的石刻诉说着历史的真相。这两处遗产共同构成了理解明、清时期沈阳文化的密钥,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方式。
盛京碑林陈列馆
沈阳故宫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其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大政殿独特的八角重檐攒尖顶建筑,十王亭呈八字形排列的布局,无不彰显着满洲八旗制度的政治智慧。崇政殿、清宁宫等主要建筑中满汉合璧的装饰风格,生动记录了满族统治者吸收汉文化的过程。凤凰楼高耸的台基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索伦杆则保留着萨满祭祀的古老记忆。这些精心设计的建筑语言,构成了清王朝想要向后世展示的"官方叙事"。
沈阳故宫.凤凰楼
然而,就在塔湾夕照余晖里的的盛京碑林,那些历经风雨的石碑却保存着更为原始、更为多元的历史记忆。这里收藏着从明代到清末的近120通碑刻,每一块都是未经修饰的历史底稿。碑林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的多元性与真实性。与沈阳故宫单一的官方视角不同,这里的碑刻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皇家诰命碑彰显着朝廷的恩威,衙署碑记录着赋税司法的日常运作,寺庙碑见证着宗教信仰的传播,宗族碑反映着基层社会的组织形态。如果你着迷于满清文化,那除了沈阳故宫,你最应该来的就是这里!流连于此随手一通石碑都是一段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让人流连忘返。
盛京碑林陈列馆
如果你有幸来到盛京碑林,一定要去观赏的一通非同一般的石碑。这块碑下方注释为《*色诰命碑》它于1985年被发掘,高2.54米,宽0.9米,厚度0.33米。边刻枝莲纹,碑阳阴刻楷书竖式15行,全文三百余字,碑阴阴刻满族文。碑石记录了昭陵掌关防参领(正五品)佟爱其父母被破格封赠正二品爵位的殊荣。在清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下,这种"低阶高封"的现象极为罕见,暗示着康熙皇帝对曾经显赫的佟氏这一满洲望族的特殊恩宠。不知为什么官方把这通石碑命名为《*色诰命碑》。通过我对碑文的认真研读,我把这通石碑命名为《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听起来是不是马上变得尤为珍贵起来。
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
色诰命碑(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
为什么要推荐大家欣赏这通碑刻呢?有三个原因:一盛京碑林堪称一部露天的艺术史教科书,从明代端庄的台阁体到清代严谨的馆阁体,从满文篆刻到汉隶遗风,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在此得到完整呈现。特别是那些满汉合璧的碑刻,更是研究满语变迁和满汉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而这通是盛京碑林中比较鲜明楷书碑刻,字迹清晰,书体俊朗,结构严谨,是碑刻书法学习的好素材;二是此诰命碑的"低阶高封"的现象极为罕见,暗示着康熙皇帝对曾经显赫的佟氏这一满洲望族的特殊恩宠!是不是不禁让人想探究那段清朝夺嫡的风云历史;三是令人深思,沈阳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而盛京碑林诸多碑刻的文章资料却鲜为人知,现场大多数碑刻尚未得到系统研究和释文,许多珍贵的石刻仍在露天环境中经受风雨侵蚀,包括前文关于《明故镇国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李公神道碑》。这种反差不仅造成了文化记忆的缺失,更使我们失去了解读历史的多元视角。辽宁艺术网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辽宁的艺术精神和历史遗存,由此应该做些积极的事情,鼓舞更多的人去关注现象背后的精神和历史!正如有人说过:"故宫告诉我们历史应该是什么样子,而碑林则告诉我们历史实际是什么样子。"
《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局部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的原文和书法碑刻的艺术吧。
《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原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德业显,亲为子者愿以令德熙之父,考绩褒贤,敦孝者实以高爵作之*,是用报恩*中,休命尔容色,乃驻创昭陵关防参领品级加一级佟爱之父,义方有训,式*无惭,尔嗣之勤劳,既克家而报国,*尔**之昌大,爱锡类以昭仁,兹以覃恩,赠尔为资政大夫,驻创昭陵掌关防参领品级加一级,锡之诰命,于戏,教于尔子,永勿忝于家声,聿修厥德,尚无负于国恩,钦*宠命慰尔幽灵。制曰:国体劳臣必溯流而沛泽,家崇喆胤,爰归善于*生,盛典维新,壶仪愈著,尔驻创昭陵掌关防参领品级加一级佟爱母纳喇氏,帷范克端,胎教居身教之先,慈训惟勤能爱在**之后,冝*沛封.用昭母德,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于戏,子情罔极感, 复尔敦孝,国纶普被,念劬劳以疏荣,嘉乃恩勤,褒其遗范。康熙十二年岁次癸丑七月二十八日,驻创昭陵掌关防参领品级加一级 孝男 佟爱 敬立。
从碑刻原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康熙皇帝对佟佳氏家族的认可和恩惠(如果大家对古文不太了解,可以通过AI进行翻译,由于受篇幅限制,这里不进行具体解释了)。整个碑刻字迹给人以欧体风貌,亦有清代馆阁体之法度,字里行间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严谨工整、平正峭劲。结字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笔者觉得是非常好的一通书法碑刻,可惜不知何人所书,何人所刻。当然,这是我的浅见,希望更多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可以来此各抒己见,明彰抒意。
《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碑刻真迹
欧阳询《皇甫诞碑》拓片局部
第二点,就是一位正五品武官的父母,为何被破格封赠正二品爵位?这绝非寻常的皇恩浩荡,而是康熙朝政治生态的缩影,是佟佳氏家族与清皇室百年纠葛的见证,更是理解“佟半朝”兴衰的关键线索!
清两代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一般由翰林院专职书写。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将大义谕众叫诰。清代官员的封赠制度极为森严,五品官的父母通常只能获封同等品级,如五品奉政大夫或武德骑尉。然而,这块碑文却明确记载:“兹以覃恩赠尔为资政大夫(正二品)……赠尔为夫人(二品命妇)。”“资政大夫” 在清代属正二品高阶文散官,通常仅授予大学士、六部尚书级别的高官或其父祖。而佟爱仅为五品昭陵掌关防参领,其父母却获二品爵位封赠,实属罕见。清代超阶封赠需皇帝特批,通常有三种情况:军功卓著(如平定三藩、准噶尔之战)、外戚恩宠(皇后、贵妃家族)、政治笼络(安抚重要汉军旗或满洲世家)。佟爱的封赠显然属于外戚特权——他极可能是康熙母族佟佳氏的旁支成员。
佟佳氏源自女真族佟佳江流域(今吉林通化一带),以地为姓。明末清初,佟佳氏通过联姻和军功迅速崛起,与努尔哈赤的联姻。佟佳氏代表人物佟养真(后改汉名佟养正)之侄女佟佳·哈哈纳扎青嫁予努尔哈赤,成为元妃(孝康章皇后生母),奠定了家族与爱新觉罗氏的姻亲纽带,使得家族在康熙朝达到鼎盛。康熙生母佟佳氏(佟图赖之女)是顺治帝的妃子,虽在康熙即位后不久去世(1663年),但康熙始终对母族极为尊崇。“一门两皇后”: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册立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侄女)为第三任皇后,即孝懿仁皇后。她抚养过未来的雍正帝,死后康熙悲痛辍朝。"从龙入关"之功,佟养真及其子佟图赖(康熙外祖父)在清初战争中屡立战功,家族成员遍布军政要职,形成"佟半朝"的权势格局。
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孝康章皇后的两位兄弟权势滔天,其中佟国纲任领侍卫内大臣,参与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乌兰布通之战中阵亡,追赠太傅。佟国维,历任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晚年支持胤禩争储,引发康熙不满,但家族未受实质打击。佟国维之子隆科多早年不受重用,康熙晚年因其忠诚被提拔为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成为关键权力人物。当然,康熙虽重用佟佳氏,但也通过扶持赫舍里氏(索尼家族)、钮祜禄氏等家族分散其权力。康熙将女儿(如固伦温宪公主)嫁予佟佳氏子弟,进一步巩固与佟氏家族的政治联盟。
这里尤其说说清外戚名臣佟国维:位列康熙朝三大重臣之一,是康熙的舅舅兼岳父。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清康熙皇帝的朝堂上有3个位高权重、资历极丰的重臣,他们就是索额图、明珠、佟国维。索额图是大清开国功勋索尼的儿子,也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叔父,因此索额图也就是康熙帝的叔父。明珠是康熙一朝的名臣,他娶了康熙帝的堂姑为夫人,因此若是论起辈分,明珠则是康熙帝的堂姑父。佟国维本是康熙帝的舅舅,后来,他的女儿佟佳氏嫁给了康熙,成为了康熙皇帝的第一位贵妃,因此,佟国维与康熙帝亲上加亲,他是康熙帝的舅舅兼岳父,名副其实的外戚臣子。出生于公元1643年的佟国维,是清朝大臣佟图赖的次子、孝康章皇后的弟弟、康熙皇帝的舅舅。因为佟国维所在的佟氏家族频出大清朝的皇后及贵妃,其家族势力基本上可以影响到大清江山的传承,所以,世人又送给他一个有趣的绰号“佟半朝”。
顺治年间,佟国维因受家族祖荫而被皇帝授予了“一等侍卫”的官职。康熙九年时,佟国维被拔擢为内大臣,算是进到了朝堂的核心团队中。康熙十二年,佟国维因为逮捕了藩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雄而替康熙的削藩大计踏平了坦途,由此,立下功绩的佟国维正式进入了康熙帝的“心腹人臣名单”中(《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记载的正是这一年)。康熙十五年,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入宫侍圣,一年后,深得康熙盛宠的佟佳氏被晋封为贵妃,亦是康熙朝的第一位贵妃。佟佳贵妃举止得宜、聪慧谦谨,在当上了贵妃后便听从皇帝安排做了22年的“后宫掌事人”。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三十五年及康熙三十六年,佟国维皆随同康熙帝征讨噶尔丹,终将此部彻底打败,使其短期内不敢再来侵扰挑衅。这位“国舅爷”的表现令康熙十分满意,康熙帝自打登基开始就一直偏重于佟国维,让他官职显要、家族荣盛,可以说足足偏宠了他34年。康熙四十三年,佟国维托辞自己已经年迈体衰,请求皇帝恩准自己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即便参与“皇子夺位之争”并没有押对“赌注”,可佟国维仍能全身而退。康熙皇帝膝下子嗣众多,仅仅是皇子便有35位之多。除了那些早夭的皇子,康熙帝存活下来的皇子共计24位。康熙四十七年触怒了父皇康熙,胤礽被废黜太子之位后便拘禁在了咸安宫内,后来他又经历了一次复立太子和再度废黜,终究还是没能得到康熙的原谅和接纳。太子胤礽被废黜后,宫中其他9位成年的皇子便对太子之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后,他们纷纷明争暗斗、互不服让,展开了历史上最激烈凄惨的储君争夺战——“九子夺嫡”。
宫中的九子夺嫡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已经辞官告老4载的佟国维为了自己家族的荣光得以延续永存,就修书一封给外甥康熙,表明了自己愿支持八皇子成为储君。康熙怀疑起八皇子私下里结党营私、其心不轨。于是,康熙帝不但坚决反对八皇子成为太子,还回信给佟国维,叫他平时多想想如何颐养天年,不要参与到储君之争的涡流之中,以免祸从天降、康宁不复。此后,佟国维便在康熙帝的暗中授意下,亲自配合康熙帝抓捕了八皇子并速速铲除了八皇子的党羽。也正因为佟国维及时调转态度,顺应了康熙帝的心意,这才保全了自身的安全,得以在误入歧途后能够全身而退,没有沾染上皇子们恶意争斗所带来的浊尘与污淖。
佟国维下注的八皇子虽然失败了,可他儿子隆科多下注的四皇子胤禛却成功上位了,因此四皇子登基之后,便对隆科多加官进爵、厚加抚照。如此一来,佟氏一族依然得以在雍正一朝风光无限、风生水起,而这一切佳绩与荣耀恰恰是老臣佟国维提前精心下注、审慎布局的结果。
佟佳氏与雍正帝。在康熙驾崩时,隆科多掌控京师防务,据传他口传遗诏助雍正登基,被雍正尊称“舅舅”,初年极受信任,任吏部尚书兼总理事务大臣。隆科多居功自傲,结党营私,雍正三年(1725年)被削职,五年(1727年)以41条大罪(如私藏玉牒、结交年羹尧)圈禁致死。株连家族:佟佳氏虽未全族被诛,但政治地位一落千丈,雍正刻意打压以强化皇权。雍正指责佟国维当年支持胤禩是“不忠”,借机否定康熙晚期部分政策。雍正推行“满洲本位”政策,贬抑佟佳氏等汉化较深的家族。
乾隆初年的缓和赦免与起用:乾隆即位后释放隆科多子孙,部分佟佳氏成员重新出任低级官职,如佟景文任盛京礼部侍郎。乾隆南巡时曾祭奠佟国纲墓,以示对“功臣之后”的体恤。佟佳氏再无人物进入军机处或担任大学士,逐渐沦为普通旗人贵族。乾隆朝佟佳氏女子仅入宫为嫔(如忻贵妃),再无皇后或贵妃。乾隆命修缮盛京佟佳氏祖坟,将康熙诰命碑纳入官方保护,以此强调对“满洲旧俗”的尊重。
由此,碑文中的"资政大夫"(正二品文官衔)可能是追赠佟氏其近支的荣誉,体现康熙对母族的尊崇,很可能是康熙对佟佳氏旁支的刻意笼络,以巩固母族势力。在盛京立碑的意义,盛京作为清朝发祥地,在此立碑既彰显佟佳氏的"从龙旧勋",也强化其与满洲根本之地的象征性联系。佟佳氏早在后金时期便参与盛京建设。佟养性(佟养真弟)曾掌管盛京汉军旗务,主持铸炮、屯田,是皇太极时代盛京工业化的重要推手。盛京旗人社会的核心家族佟佳氏在盛京拥有大量庄园(如沈阳佟家坟)和属民,康熙朝《盛京通志》记载其家族成员多担任盛京五部侍郎、奉天府尹等职,掌控东北行政。佟佳氏的历史影响政治层面:佟国维(康熙舅父)、隆科多(雍正初权臣)等延续家族影响力,但雍正后因隆科多案渐趋衰落。佟佳氏汉化较早(如佟养真改汉姓),其经历体现了满洲精英与汉文化互动的复杂性。
《清康熙特恩诰封资政大夫佟公暨配夫人诰命碑》,立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值三藩之乱前夕,佟佳氏如日中天。然而,仅仅50年后,隆科多倒台,佟佳氏沦为政治边缘人。这块碑的存在,恰成为“佟半朝”盛极而衰的象征。这块康熙诰命碑,既是皇权对母族的温情回馈,也是政治博弈的冰冷注脚。它提醒我们:古往今来,历史从未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在恩宠与猜忌、崛起与衰落间不断轮回。当你走进盛京碑林,不妨在这方石碑前驻足——它沉默了三百年多年,却比任何史书都更真实地诉说着满清的兴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