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二十七位知名老艺术家精选作品展,宛若一卷徐徐展开的天地长轴,扑面而来的不仅是墨香与色彩,更是一股裹挟着关东雪魄的浩然之气。素面的展墙上,行楷草隶如星斗列张;泛黄的宣纸间,山水花鸟似云涛翻涌。这场展览,恰似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古老哲思,在笔墨丹青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驻足书法展区,恍若目睹一场精神的传承。笔墨间如谦谦君子端立,"居高声自远"的结体间,盛唐气象与士人风骨交相辉映;隶书"千载书画山色里"的蚕头燕尾间,分明可见秦汉石刻的魂魄。最令人动容的,是艺术家们提按转折的笔锋里暗藏的天地密码——疾如朔风掠原的飞白,是阴阳交替的印记;枯似老松虬枝的渴笔,藏着四时轮回的隐喻。这些沉淀数十载的笔痕墨迹,让"修道之谓教"的古训化作可见的生命年轮。追溯到辽宁书法上世纪八十代曾风靡小行草,以魏晋为典范,几经探索有了多样的书风。辽宁书法形成了自有的书风:尊重传统,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勤学顿悟。
移步丹青世界,恍若踏入造物者的庭院。《秋夜观月》的独思,《春山》高远的意境,《苍松长青寿、瑞雪兆丰年》的浑厚,荷花亭亭净植,恰似濂溪先生窗前那株"不蔓不枝"的君子;《小园梅香》胭脂破雪的笔触里,不惟暗香浮动,更见天地清气的流转。
二十七位老艺术家用毕生修为绘就的,何止是书画作品?那些银钩铁画里藏着慕容鲜卑的苍劲血脉,水墨氤氲中流淌着辽河文明的千年基因。当枯笔扫过宣纸的沙沙声与绵长辽河的春潮共鸣,当焦墨点染的关东原野与《四时歌曲》的韵律共振,我想:真正的艺术从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将生命修炼成贯通天地的管道,让秦汉的风、盛唐的月、宋元的山水,都化作椽笔下的万千气象。将辽宁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精神内质传递下去,艺术终究是生命的修行。
朱成国
姚哲成
王贺良
宋慧莹
卢林
李仲元
胡崇炜
郑伯劲
张有
张成思
张宝澍
杨九洲
杨海滨
许勇
徐甲英
王立贤
亓官良
潘树声
马学鹏
马广群
宋禄璋
卢志学
李钟禄
李琦彬
李民和
花艳
白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