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

2024-03-15

横版.jpg

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

在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着一幅中国传世书画作品:《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这幅作品以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内容,纵27.9厘米,横398厘米,共计91行,绢本质地,使得整幅作品既典雅又富有质感。此卷未署年款,卷末署“德寿殿书”款,可知是赵构做太上皇之后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作品。此卷草法出规入矩,运笔沉着浑厚,飞动流畅,提按转折无不如意,虽是草书,但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无引带,但仍一气呵成、流畅自如的态势,令人叹为观止《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其背后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展现了赵构独特的书法风格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赵构就是大家熟知的《岳飞传》提到的康王,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是徽钦二帝被金国掳走后偏安江南一隅建立南宋王朝的皇帝。秦桧就是他的宰相,就是他俩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岳飞。历代帝王中善书者不乏其人,但宋高宗赵构无疑是一位修养全面且多种书体兼善的重量级人物。从现存的作品看,赵构是楷书、行书、草书尽皆擅长,而且都写到了高妙的水准之上,诗文也写得好。他的代表作《徽宗文集序》、行书《赐岳飞手札》、《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大字行书《七绝天山卷》手卷和《草书洛神赋》无疑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上乘珍品。

赵构作为南宋的高宗皇帝,其书法造诣颇高,尤其擅长真、行、草书。他的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深得晋人神韵。这幅《草书洛神赋卷》更是他成熟期的代表作,展现了他对草书的深刻理解与高超技艺。他的笔法既洒脱又婉丽,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既有规矩又不失创新。他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既有自己的形态,又与其他字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更为难得的是,赵构在书写这幅作品时,身处帝王之尊,却能颇具神韵,这无疑是他深厚艺术修养和卓越书法技艺的体现。他的书法不仅是对《洛神赋》内容的完美诠释,更是他个人情感和心境的抒发。


640 (1).jpg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640 (3).jpg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640.jpg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640 (2).jpg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此卷为赵构退位隐居德寿殿时用草书书写的三国曹植的千古散文名篇《洛神赋》全文,这件作品可以看出赵构承袭晋唐书风的端倪,属于小草,又有章草意味,其中还杂揉一些行书。有的字颇类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等帖中的原字,和晋唐及北宋书法又不尽相同,个人风貌比较突出。格调高古,用笔沉稳圆厚,方圆兼备,笔道粗细变化时有体现,草法谨严,又富于魏晋意韵。几乎字字独立,互不牵连,但笔意贯通,气息洞达,浑然一气。

在战火不断地时代,赵构依然能够使留存的作品稳重而谨严,一方面可以感知到他有着及其良好的贵族心态,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在书法上下过很深的功夫,有着极其扎实的功力。这件作品和他的其他作品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可以看出他在不同时期书风的变化。宋朝书法尚意,但赵构却是典型的复古派,他对古人的借鉴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元代赵氏家族赵孟頫,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二王”的嫡传,其实他借鉴“家法”,尤其是宋高宗的书风是最好的一位,而赵孟頫又影响了元代书风乃至明清书风,因此赵构书法的意义自然勿须赘言了。

640 (15).jpg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640 (16).jpg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640 (17).jpg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在宋高宗的书论《翰墨志》当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表述: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高宗皇帝,能够在五十年间,练字不辍,以至于功力卓绝,非其父所能及也。并且到了晚年的宋高宗,其书法已然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最高状态,这种状态下写字,就是随意所至,都合古法,并且“横斜平直,随意所适”。而纵观整个书法史,能够真正达到了这种状态的书法家也没有几个人。

总的来说,辽博馆藏的《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是一幅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珍贵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赵构卓越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对于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宝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阅读9
分享
写评论...